一带一路
  • 12 2022.01

    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数据观察·数说新跨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到2000年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再到2007年、2008年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一路走来,不断开创新... <更多>

  • 12 2022.01

    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与时代青年共奋进

    不久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马军、刘岩、刘巍、刘国权、齐勋、张海玉、胡波、项淑芳、赵颖虹、薛冰等10名高校辅导员被评为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他们有的... <更多>

  • 11 2022.01

    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数量保持动态清零

    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记者了解到: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数量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更多>

  • 11 2022.01

    如何帮助理工科“学困生”走出困境

    导致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更多>

  • 07 2022.01

    延庆三万中小学生掌握冰雪技能

    和冰墩墩、雪容融一起在学校的露天冰场翩翩起舞;全副武装,男孩子们一起酣畅淋漓地打一场冰球赛……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延庆区教委了解到,延庆区校园冰雪运动自2014年开展以来,全面构建起“奥林匹克教育+... <更多>

  • 07 2022.01

    河南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践行铸魂育人时代使命

    “回顾河大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办学历程,我们把育人育才、兴学强国的初心使命记得更牢,把爱国报国、奋斗奉献的旗帜举得更高。”2021年暑期,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在《党的生活》杂志发表的《以党史学... <更多>

  • 06 2022.01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 创历史新高

    2021年12月28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更多>

  • 06 2022.01

    宁夏“双减”工作实现营转非、预收费监管、课后服务“三个100%”

    记者4日从宁夏教育厅获悉,2021年以来,宁夏把“双减”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加强部门协调,强力联动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课后服务全面开展。目前,宁夏已实现“营转非”、预收费监管... <更多>

  • 05 2022.01

    职业培训加快“数字步伐”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日,人社部等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要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 <更多>

  • 05 2022.01

    疫情下,西安大学生争当校园“守护者”

    深夜的路灯照亮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封闭多日的校园,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还没来得及脱去防护服的00后志愿者,一路风驰,返回宿舍。他脚踏的“风火轮”是白天用来运送物资的滑轮小推车。 <更多>

  • 04 2022.01

    广西融水:农村闲置校舍变身幼儿园

    每天清早,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水东村村民韦丽娇迎着晨光,把儿子黄文柯送到离家仅30米远的幼儿园后,就安心地去上班了。融水镇水东第一幼儿园的前身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教育布局调整,这所... <更多>

  • 04 2022.01

    “小课堂”讲好党史“大故事”

    红军长征时,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精神财富。从郁郁葱葱的红军山到重峦叠嶂的娄山关,从波涛汹涌的乌江到奔流不息的赤水,诉说着遵义会议挽救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也蕴含着生动和... <更多>

  • 31 2021.12

    宁夏城里教师“回”乡村成潮流

    “叮铃铃……”30日一早,上课铃响起,宁夏吴忠红寺堡区新庄集乡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苏永娟,带着六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期末复习。这是她主动申请从城里调入这所乡村学校的第121天。过去,乡村教师都挤破头往城里跑。... <更多>

  • 31 2021.12
  • 30 2021.12

    “双减”后 科学实践课如何做好“加法”

    在博物馆开展科学探究,就应该基于展品藏品资源设计课程,借鉴学校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毕竟,学校的课程标准是全国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精心研究出来的,博物馆的教学人员拿来做参考,可以更... <更多>